肘窝囊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500例,全国第一机器人为头颈部手术带
TUhjnbcbe - 2023/4/2 18:21:00
                            

近日,我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授团队在一天内成功完成5台高难度的机器人辅助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包括3台经单侧腋窝入路、2台耳后联合腋窝入路手术,其中1例患者来自澳门特区,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肿瘤得到根治的同时没有在颈部遗留瘢痕。至此,我院甲状腺与咽喉头颈外科的机器人手术量突破例的里程碑,手术量位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全国第一,帮助位患者重启“新的人生”。

*教授完成头颈外科机器人手术

“无痕”切除头颈部肿瘤,减少患者身心创伤

*教授介绍,传统的颈部开放手术不可避免在患者颈部遗留瘢痕,机器人手术和腔镜手术都可以让医生在身体上最隐蔽的位置切口,经过颈胸部自然的间隙到达需要手术的区域进行手术,在肿瘤得到精准治疗的同时,患者的隐私和外观得到很好的保护。

“开展颈部腔镜手术的初心,是为了让患者能避免颈部瘢痕,减少心理和生理的创伤。”*教授说道。约20年前*教授在国内最早开展甲状腺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是国内甲状腺及颈部内镜手术的开创者和领*者之一。目前*教授带领的团队已经积累了多例甲状腺及颈部无注气内镜手术的经验,能娴熟开展多种颈外入路的术式,如腋下、胸前、锁骨下、耳后、经口等甲状腺手术及头颈部手术入路,其中多种术式为国内首创。

“由于内镜的缺乏3D视野、器械不可转弯等缺点,内镜技术在头颈部的适应证拓展受到制约,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引入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内窥镜手术辅助系统,可以为微创外科医师提供更精准、稳定的手术操控平台,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相对传统开放的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手术可以通过腋下、胸前外、耳后、经口等免注气的方法,或经注气的腋胸、胸前乳晕、经口等多种颈外入路的方法进行手术操作。

*教授介绍,在我院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后,其团队就积极争取尽早将这一技术在头颈外科领域落地生根。年底,*教授团队率先在华南地区开展首例经腋下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不断将机器人手术拓展至颈部先天性囊肿、复发鼻咽癌、扁桃体癌、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舌根肿瘤等领域。经过5年的积累和沉淀,甲状腺及头颈外科手术量已经突破例,疗效不亚于传统开放手术。团队成员中已有3位医生具备主刀资格,使这项技术能更成熟、有序地推广,让甲状腺癌和头颈肿瘤等手术更精准安全,治愈的同时不会在颈部显露部位遗留任何瘢痕,实现“鱼和熊掌兼得”,为更广大患者造福。

如医生“延长的手”,手术机器人又稳又准!

对于医生而言,机器人手术和腔镜手术都属于微创手术,前者有什么优势呢?*教授介绍,医生使用手术机器人做手术是可以“坐”着来做手术,这一突破性的改进节省了医生的体力。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医生经验虽然更丰富,但是手会颤抖,机械臂则能把抖动“过滤”掉,手术操作更为稳定,因此使用机器人手术能大大延长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

同时,用机器人做手术是“裸眼3D”视野,这是普通腔镜的二维视野所不能比拟的。机器人的镜头是由一个机械臂扶持,极为稳定,不需要依赖扶镜助手进行调节,比腔镜手术更为便利。此外,手术机器人可以将视野放大10余倍,微小的血管和神经都可清晰呈现在眼前,让医生可以将病灶切除得尽可能干净,而将对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降到最低。值得一提的是,手术机器人的手术器械有仿人的腕关节,在人手无法伸进去的狭小腔隙中也可以灵活操作,这一特点非常适合咽喉头颈外科手术。

*教授表示,目前机器人手术开展的局限性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机器人手术的费用会比常规手术增加3万多,但其实对于头颈部恶性肿瘤而言,由于避免了劈开下颌骨、气管切开等,并发症也会更少,住院时间缩短,所以总体住院费用与普通手术相比增加不大;另一个方面是目前机器人手术的需求量很大,而机器人价格高装机量少,处于“机少人多”的局面,不少外科手术在排队中。

“现在不少国产的手术机器人已经开始进行临床验证和申请适应证阶段,相信很快将有应用于头颈领域的手术机器人出现,希望能降低费用,我们现在积累的经验将能造福更广大的患者群体。”*教授说道。

专家简介

*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我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广东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粤港澳大湾区耳鼻咽喉联盟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甲状腺微创美容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医师分会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

原标题:《例,全国第一!机器人为头颈部手术带来“神助攻”!》

1
查看完整版本: 500例,全国第一机器人为头颈部手术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