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特殊孩子提供生存的能力、生活的保障、生命的尊严,让每一种生命色彩都能发光闪亮。”这是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孙雨瑞的教育信仰。
心守一缕暖阳,静待一树花开。入职以来,孙雨瑞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智障学生的有温度的教育路子,为特殊学生搭建一座通向社会的桥梁,用清澈的爱给更多特殊孩子及其家庭带去温暖和希望。她勤于学习、善于钻研,获得“亳州市教坛新星”“亳州市学科带头人”“亳州市先进班集体”“安徽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亳州市好老师讲好故事一等奖”“亳州市优秀青年宣讲员”等荣誉,在全市教育系统作师德师风、*史学习教育等主题巡回宣讲报告15场次。
用坚守之行彰显对特教事业的热爱
年大学毕业后,孙雨瑞到谯城区大杨中心小学执教。两年后,她迈进了亳州特教学校的大门,憧憬着自己能够化作“天使妈妈”,为这些折翼的安琪儿插上爱的翅膀。
登上培智部三尺讲台时,孙雨瑞望着教室里的孩子们,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到特教课堂,与预设的教学情景大相径庭。很快,她就被一个叫顺顺的男孩拉着拽下了讲台,只听见他一直在重复着“电钻、消防栓、电钻、消防栓……”,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有个“糖宝宝”,不停地把鞋子脱掉扔到讲台上、塞到同桌的抽屉里……这边才进行“行为干预”拉锯战,那边她又脱掉袜子抠起脚来。孙雨瑞刚喘口气,又注意到靠墙的一个小男孩一直在笑,露着两个深酒窝,可口水却挂得老长,连忙快步走过去帮男孩擦拭……当时,纵有满腔热情,孙雨瑞在现实面前还是心生畏怯,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经历一番痛苦的挣扎后,她还是决定继续留在这群孩子身边。如今,她愈加明白,这些折翼天使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有温度的教育。
不知不觉,孙雨瑞已经在特教学校躬耕了七年。她常常以托尔斯泰的名言自勉:“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既然选择了特教事业,就要踏踏实实做优秀的特教人,把选择变成热爱,用热爱诠释坚守。这一点,孙雨瑞做到了。
用专业素养换来守望母亲的呼唤
多年来,每天都面对残疾的孩子。孙雨瑞始终以两句话为自己鼓劲: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琦琦是一个6岁女孩,因甲状腺囊肿导致智力水平低下。孙雨瑞负责她的智力康复训练,从家访开始做起。她了解到琦琦的妈妈不是本地人,虽然年轻,却满脸愁容,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和心酸:“琦琦都6岁了,还不会说话。万一有一天我和她爸都不在了,这孩子将无依无靠,可怎么办呢?”琦琦的爸爸是木工,负责赚钱贴补生活,她的康复治疗全都落在妈妈肩上。
孙雨瑞耐心倾听琦琦妈妈的诉说和担忧,鼓励家长坚持下去,不要放弃对孩子康复所做的努力。与此同时,她暗下决心,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定可以换来孩子的进步。
为此,孙雨瑞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图片提示法、正强化、语言鼓励、代币制法,等等。在一次口舌操训练中,为提高琦琦的舌部肌力,孙雨瑞尝试把果酱涂在孩子嘴唇上诱导她用舌头去舔。孙雨瑞先将果酱滴在自己嘴唇上,正想做示范,不料琦琦却伸出手指去够她唇边的果酱,恰巧碰到了她刚伸出来的舌头,让她忍不住本能地干呕。没关系,喝口水,继续!第二滴,第三滴……不知道示范了多少次,琦琦终于提出要求滴在自己唇边,并努力用舌尖去舔果酱。由于双唇肌力较弱,琦琦的口水流个不停。
每次康复训练,孙雨瑞都要不停地为琦琦擦拭口水,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再没有干呕的反应。从开始的发呆漠视,到如今听从指令,琦琦渐渐喜欢上这位亲切的“老师妈妈”。口舌操训练坚持了一个月,琦琦进步很快。孙雨瑞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她翻阅资料,又尝试用“包纽扣”、双唇按摩等方法,使琦琦流口水的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
语言康复训练要从简单的词语开始,需要不断机械地重复,几十遍、几百遍……一点点摆舌位、正音调。经过日积月累的不懈努力,琦琦的发音终于有了新的进展。因为琦琦情况特殊,哪怕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孙雨瑞都为之欣慰。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琦琦已经会说简单的“车——汽车——这是汽车”等字句。孙雨瑞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帮助琦琦妈妈实现了守望6年的梦想——孩子会说话了。
这个康复训练案例,让孙雨瑞深刻意识到:教学的开始是关系的建立,而良好的关系从接纳开始,尤其是特殊教育。孙雨瑞深有感触地说:“看着一个个特殊孩子因为自己的付出而有进步,我都会由衷地感动和兴奋,因为我深知,任何一点进步都来之不易。”
用无言大爱引领智障孩子走出阴霾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生命唤醒另一个生命。
聊起特教工作,孙雨瑞眼中闪烁着光亮,那是对特殊学生的接纳和理解,是对特教事业的奉献和享受。她说:“正是因为从事特殊教育,我才真正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很庆幸遇见特殊教育,成为特教老师。身为特教老师,我有一种不一样的审美:看到学生并不精美的作品,也会发自内心地觉得好看;看着学生并不整齐的动作,也会真心觉得他们做得好;看到学生有了一个好行为,会由衷地欣赏他们……我们特教老师都是拿着放大镜甚至显微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