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腘窝囊肿是膝关节周围最常见的囊性病变。
腘窝囊肿通常由腘窝内侧的腓肠肌-半膜肌滑囊膨胀形成,最早由Baker报道,又称Baker’s囊肿。腓肠肌-半膜肌滑囊是正常解剖组织,位于腓肠肌、半膜肌肌腱之间。
产生机制
该滑囊通过一横孔与膝关节囊腔相通,横孔位于股骨内侧髁水平处的关节囊后部,且腓肠肌肌腱与膝关节囊在股骨内侧髁处相连。横孔通常是4到24毫米大小的水平裂缝。
滑膜囊腔通常在儿童阶段并不与关节腔相通,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缺口的几率也增加。膝关节囊完整性随着年龄增加而减低,有理论认为缺口是由于退化的膝关节囊撕裂后所致。
关节造影术显示,关节液在腓肠肌-半膜肌滑囊与膝关节囊互通的两个腔隙之间运动。在有些互通缺口中发现类瓣膜机制,只允许关节液单方向流向滑囊。
另有一些人认为是功能性瓣膜机制,即由腓肠肌,半膜肌,半腱肌肌腱相互拉伸和挤压作用形成的。
无论哪一种模式,关节液单方向流动在腘窝囊肿形成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在儿童群体中,腘窝囊肿患病率是6.3%。在成人中,尽管腘窝囊肿患病率不同,常继发于关节内病变。
94%的腘窝囊肿和膝关节疾病有关。最常见的是半月板损伤,其次前交叉韧带断裂及软骨病变。半月板损伤中,70.2%是内侧半月板撕裂,通常是后角。
临床表现
成人临床常表现为膝后部隐约痛,局部肿胀及肿块,腘窝区域紧张感。
病史及体检发现囊肿通常与关节病变有关,如半月板损伤及关节炎。在内侧腘窝可触及柔软肿块。大部分囊肿在膝关节后内侧,很少在外侧,呈圆形,光滑,波动感,扩张时可能紧张。膝关节伸直时,囊肿变硬,屈曲时软化。
大的腘窝囊肿会限制膝关节屈伸活动。据报道,超声确诊的腘窝囊肿患者中少于一半有阳性体征。
通常腘窝囊肿呈慢性状态,如果囊肿破入软组织,也会急性发作,典型表现小腿疼,有时伴小腿肿胀。患者主诉出现小腿痛胀后,腘窝内肿块消失。
影像学诊断诊断和评估腘窝囊肿可采用多种影像学方法。平片简单易行,仅能提供有限的信息。
由于超声简单易行,相对便宜,非创伤性,无辐射,因此很快替代关节造影检查。
MRI是鉴定膝关节周围肿块的金标准检查。MRI不仅可评估囊肿与周围组织及关节内解剖结构关系,尚可显示相关关节内病变。
治疗治疗及效果治疗腘窝囊肿的方法取决于潜在病因及相关疾病。有时不治疗或简单支持治疗也可以缓解腘窝囊肿症状。若保守治疗无效,则应当选择微创手术治疗。目前,由于开放性手术需要在腘窝处行S或Z形切口,常留下并发症。因此关节镜最常用于治疗腘窝囊肿,直接处理囊肿。手术方法是采用标准关节镜术式处理关节内病变,然后使用机械刀将交通瓣膜口扩张到3到4毫米。手术原理是增宽和清空关节与囊肿之间交通处,恢复双方向液体流动,修复腓肠肌-半膜肌滑囊。
由于关节镜治疗创伤小,低风险,直接解决关节内病变及囊肿,并为早期康复创造机会,因此关节镜治疗腘窝囊肿效果优于开放性手术。
看看手术视频原创手术(郑永辰)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