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内固定后护理
膝关节是下肢主要关节,在下肢承重、运动等多种功能中起主要作用。良好的稳定性、正常的活动度及无痛是膝关节发挥正常功能的决定性因素。髌骨骨折行内固定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比较常见,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不便,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是由于伸膝装置受损,原始创伤造成关节面损伤,而骨折后的制动则使上述因素更加恶化。内固定后膝关节制动,亦可导致膝关节僵硬,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可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物的吸收,减轻水肿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和循环,防止粘连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有规律运动和负重有利于维持骨质代谢平衡,使骨皮质增厚,减轻骨组织脱钙,增强骨的支撑的承重能力,预防骨质疏松。因此我们制定了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康复计划。使膝关节功能得到良好康复,术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膝关节运动不但可以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和提高肌力,还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消肿止痛的作用。
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膝关节术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残废,担心严重的经济负担,我们护理人员要细致耐心地观察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温暖,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护理,安慰患者。有意识地组织同类手术较成功的病例进行交流,增强病人的信心。
2、术后早期恢复护理
术后抬高患肢,保持中立位,膝关节屈曲10-15°。待麻醉消失后即进行踝趾关节的趾屈、背伸锻炼,每日5-6回,每回10次左右。从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练习,以防止股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让患者仰卧位,足尖朝上绷紧腿部肌肉,协助其直腿抬高,足跟距床面20厘米,然后在保护下逐渐向下放平肢体,一般每日3次,每次30min。循序渐进。所有练习应量力而行,以不疲劳为限度。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前告知病人康复训练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3、术后中期恢复护理
通过早期的功能锻炼后,患肢疼痛逐渐消失,切口基本愈合。此期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期切口周围的软组织开始粘连、机化。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膝关节的主动伸屈锻炼,嘱病人坐起,两手置于膝关节两侧协助膝关节缓慢屈伸,逐渐增加强度,严禁使用暴力以免伤口缝线裂开。同时,巡视病房或做治疗时可经常上下推移患肢髌骨,防止髌骨关节面粘连,避免髌骨关节炎的发生。术后2周,手术切口己愈合,肌力、关节运动均有—定程度恢复,可进行经负重锻炼。护士在场指导病人健肢先下床着地,然后患肢再下床着地。足部平均用力,平衡身体后先轻后重逐步负重站立与行走。
4、术后后期恢复护理
此时期髌骨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患肢疼痛消失,患者自信心增强。可鼓励病人扶拐下地试负重行走,练习时需要医护人员保护下,负重应循序渐进。从健侧肢体单足站立逐渐过渡到双足站立(约需5-7天),再逐渐过度到患肢单足负重(约需5-7天》。也即身体重心逐渐从健侧转移到患侧。
5、出院护理
术后2周拆线,患者大多出院,嘱病人继续进行肌力与膝关节的活动训练,4-6周骨折已进临床愈合期,膝关节功能大多在屈伸80-°范围内,一般指导病人利用床栏杆进行膝关节的下蹲锻炼,如此反复维持1min,活动量的大小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术后第6-8周x线复查有明显骨痂形成后弃拐行走。骨折完全愈合后在腰麻下取出内固定物。
我院开展的外科项目
1、创伤骨科:包括四驱躯干骨折、脱位、各种内固定取出、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神经损伤、多指畸形、肌腱修补、吻合
。
2、运动型损伤:腱鞘炎、滑膜炎、睷鞘囊肿、膕窝囊肿、滑膜炎、创伤性关节炎、疼痛专科。
3、普外科主要有:肝胆疾病、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急腹症(胃肠穿孔、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腹部复合外伤),各种疝、肛裂、肛瘘、痔疮(内痔、外痔、混合痔)、肛管和直肠疾病;各种体表和体内的血管瘤、下肢静脉曲张;包皮过长或包茎、泌尿生殖器(各种尿路结石、睾丸附睾的炎症和肿瘤、睾丸精索鞘膜积液);腋臭、甲沟炎。
更多精彩内容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