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农历:十一月初一
戊戌年
甲子月癸酉日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12月7日12时25分48秒
太阳到达黄经度
冬天的第三个节气“大雪”悄然而至
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大雪
气候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此时,黄河流域一带已渐有积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则已大雪纷飞了。但在南方,特别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却依然草木葱茏。
大雪
民俗
腌肉:老南京有句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以迎接新年。
滑冰:“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水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进补:“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
藏阳气
大雪节气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以防发散阳气。最好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
加湿气
冬季干燥,加之暖气较热,呼吸道成了最易发病的“重灾区”。建议增加室内湿度,如果室内空气太干,可在暖气搭一条湿毛巾,或使用加湿器。
勿早起
此时早晚温差悬殊,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并要收敛神气,起居调养宜早眠晚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暖头颈
大雪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疾病的发生。
尤其是对头颈部的保暖,对预防中风、咳嗽等疾病很有帮助。
护足底
中医认为,人之先天根于肾,除了要注意足部保暖外,还要勤按肾经起始穴位——涌泉穴。
建议以一侧大拇指或足跟按揉对侧涌泉穴,每次按摩30~50下,以足心感到发热为度,可起到降虚火、滋肾水,镇静安神的作用。
补维C
维生素C能很好地养护我们干燥的皮肤,冬季补充维生素C的最佳选择是吃白菜。白菜性平、清热,且无寒无温,解百毒,人们可在冬季多吃白菜来“解毒”。
揉三窝
进入大雪节气后,常常按摩腋窝、肘窝、膝窝排排“毒”。
膝窝——委中穴,位于腿窝中点,其所在的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去湿通道,按揉时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腋窝——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
肘窝——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可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酸胀为宜。
晨洗澡
《运化玄枢》记载大雪时节宜“鸡初鸣时沐浴,令人长寿”。即早上清洁身体,有利于阳气升腾。而入夜时阳气收敛,阴寒渐盛,不宜洗浴。
多喝水
水是阴中的至阴,隆冬之际,多喝水可养阴。
一般来说,一天中有三杯水是必须要喝的。第一杯水是早晨起来喝,可润肠燥;第二杯水是下午5点喝,可滋肾阴;第三杯水是晚上9点喝,可养心阴。
大雪时节肾气正旺,饮食宜增苦忌咸,补理肺胃。可多吃羊肉、牛肉、鸡肉、鹌鹑、墨鱼、章鱼、北芪、党参、熟地、黄精、枸杞子、玉蜀黍、芋头、花生、山药、栗子及杏脯等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
另外,因为大雪时节降水较少,天气干燥,易伤津液,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橘子、苹果、冬枣等以生津润燥。同时,冬天是进补的好时机,大雪时节可以结合药膳进补,小编给大家推荐一款妈妈拿手的养生汤。
一:早睡迟起,防风寒,围巾别离身。
二: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冬季最简单的“通”法是多吃萝卜,如羊肉炖白萝卜等补充身体阳气、温暖五脏。
三:每天10分钟擦腰通气血,不生疾病。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
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
并要收敛神气
起居调养宜早眠晚起
早晚温差悬殊,早睡以养阳气
迟起以固阴精
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
进入冬季,温度降低,人们需要大量热量来对抗寒冷的天气。冬季是吃肉的好时候。有文章说大雪养生要“以骨补骨,以髓补髓”,可以多吃点猪骨、牛骨、羊骨。
1、羊肉
我国不少地区都有冬季吃羊肉的传统。《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能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羊肉性温热,冬季吃羊肉可以补阳气不足,改善我们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症状。
羊肉中所含脂肪较牛肉和猪肉少,铁、磷等矿物质含量多,适合虚寒的人食用。羊肉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合,消化不良、咳嗽等人群应少吃。
2、牛肉
与羊肉相同,牛肉也是冬季的养生佳品。牛肉富含蛋白质,能滋养脾胃、强身健体,冬季吃牛肉有益气暖胃的功效。
其实冬季养生,鸡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鸡肉性温,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很适合冬天使用。
3、鸡肉
鸡肉的脂肪多集中在鸡皮上,去皮后的鸡肉脂肪少,蛋白质含量高,不用担心在冬天长胖的问题了。
大雪节气
要吃“三大”、“三雪”
“三大”指的是大白菜、大萝卜、大葱
“三雪”指的是雪藕、雪梨、雪菜
1、白菜粥
冬季空气干燥,特别是北方地区,不少人早上起床后都会感到口干舌燥。干燥的空气与寒风也会带走皮肤中的水分,使皮肤粗糙起皮。
要改善这种情况除了多喝水,准备加湿器外,不如用食补给自己补补水分。大白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冬季吃大白菜有护肤作用。
大白菜富含粗纤维,有助于消化,冬日里不妨给自己做一碗白菜粥,暖暖的养生又健康。
2、红薯粥
民间谚语“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红薯粥也是冬日必备。
红薯味甘,性平,能“健脾胃,强肾阴”。红薯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文章表明只有红薯中的维生素C和E,才具有在高温条件下也不被破坏的特殊性能。红薯中的粘液蛋白可以保护心脑血管弹性。
3、雪菜肉丁粥
雪菜性温,具有解毒消肿、开胃消食、温中利气的作用。猪瘦肉中含有血红蛋白,瘦肉中的血红蛋白很好吸收,能够起到补铁的作用。
雪菜与猪肉搭配起来,既能补身又能促进食欲,快给家人熬一碗雪菜肉丝粥。
大雪宜吃雪梨、雪藕、大萝卜
这三样都可以煲汤
1、雪梨银耳汤
冰糖雪梨银耳汤是一款冬季经典汤品。干燥的冬季不少人会有感到嗓子干燥、痰多,雪梨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银耳“强精、补肾、养胃、补气”,还具有通便的功效,中老年人多吃银耳有好处。这款汤清甜不腻,特别适合冬季饮用。
2、莲藕汤
雪藕是莲藕的一种,“色白如雪”。雪藕具有止泻固精的作用。冬季干燥,饮食上过热会导致上火,这时就需要吃一点能清热润燥的莲藕了。
中医认为藕虽性寒,但煮熟后藕变成温性,有滋阴益气的作用。将莲藕与排骨一起做成莲藕排骨汤,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3、萝卜汤
老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含有大量水分,营养丰富,萝卜汤是冬季养生保健的首选。
大萝卜可以与排骨、牛尾、虾皮等同煮,在煮汤过程中不妨多放点大葱,既能去腥提香,还能通阳。
黑豆+红枣+涮羊肉+炒栗子
既能补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