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冷空气又悄悄南下了,带来的,还有一波雨水,你感受到了吗?
每逢春夏之际,各种祛湿产品的广告铺天盖地,仿佛在告诉大家:湿气即将来临,大家各就位,祛湿大战即将开始!
俗话说,十人九湿。面对湿气,许多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苦恼的是,这湿气究是个什么东西,怎么老除不掉?
黏糊糊的湿,为何缠绵不去?
《黄帝内经》曰:“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
作为六气之一,“湿”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润养人体,一旦缺失,人就会变得干巴巴。
可如果湿气过重,则会成为致病因素,表现在机体,则会遏制气机,气机上通下达不畅,使人浑身不对劲。
那湿气究竟打哪来?为何总是缠绵不去?
其实,湿气分2种——
1.外湿,即环境中的湿。如南方地区普遍全年潮湿,回南天、梅雨天时,更是湿上加湿,此时,湿邪易从外侵袭人体,称之为外感湿邪。
外湿难挡,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潮湿天,关好门窗,避免湿气入室;衣服没晒干,切勿往身上套,以免湿邪侵身。
2.内湿,即人体自产的湿。当体内水液运化障碍时,会使得湿邪内生。
这主要与脾胃功能有关。脾主运化,脾气强时,水液就能正常运化转输;如果脾气虚弱,则运化水液的“功力”大不如前,水就会在体内停滞、堆积,从而导致水湿内停,湿邪内生。
湿不湿,看舌头
常说湿气,那我怎么知道体内有没湿气呢?
推荐大家一招:看舌头。
中医认为,正常人的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即舌体灵活柔软,颜色淡红,大小适中;舌苔色白,薄薄一层,干湿适中。
但如果体内有湿,就会出现2个特征:胖和腻。
胖:舌体胖,两侧边缘可见齿痕。这主要是脾虚,水湿得不到运化,导致舌体庞大,边缘受牙齿压迫。主脾虚和湿盛。
腻:舌苔颗粒细腻致密,刮或揩都难以除去,而且舌苔表面有一层油腻状的黏液,或感觉舌面湿漉漉、滑溜溜,口中有发甜的感觉。主湿浊内蕴。
若有以上特征者,该好好祛湿了。祛湿有什么好法子?推荐大家“2个穴位”和“1味药”。
身体有2个“祛湿口”,一个化湿,一个排湿
1.阴陵泉穴:健脾化湿
取穴: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处。
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阴陵泉为脾经之合穴,而脾有运化水湿之功,在临床上,阴陵泉有“健脾利湿第一穴”之称,可用于各种水肿、黄疸、心胸痞满、小便不利之症。
日常可通过按揉、刮痧等操作,刺激阴陵泉穴,从而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①按揉
每天坚持按揉10分钟左右。同时,可配伍按揉足三里、承山、丰隆3穴。
Tips:按揉以上穴位时,会有明显的酸胀感,坚持按揉一段时间后酸胀感减轻,这是湿邪渐散的征兆。
②刮痧
取刮痧板(或光滑、钝圆的物件如汤勺、牛角梳炳等),在阴陵泉穴上涂上刮痧油(甘油、润肤油等黏稠润滑的液体即可)。然后,使刮痧板与皮肤成45度夹角,施行刮痧。
注意,力度由轻到重,以耐受为宜,刮至皮肤发热、发红即可,建议隔天进行一次,刮2至3分钟为宜。
可配伍刮血海、丰隆、承山3个穴位。
2.委中穴:畅通水道
取穴: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汽在此聚集。
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而膀胱经作为人体最大的祛湿排污通道,委中穴是这个通道的排污口,如果此处不通畅,湿气便排不出去,就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
具体操作:每周或隔周腘窝处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类似刮痧时候的出痧反应。
同时拍打腋窝的极泉穴和肘窝的曲池穴,能增强祛湿效果。
“祛湿药”很多,医生偏爱这1种
除了穴位祛湿,食疗祛湿为很多人喜欢。谈论起祛湿食材,一说一大堆:薏米、白扁豆、赤小豆……诚然,它们都有祛湿的功效,但有一种食材,却为很多中医所偏爱,那就是“茯苓”了。
有句话说“十药九茯苓”,意思是中医开的药方里,十有八九会有茯苓。
茯苓药性平和,既可驱邪,又可扶正。这就意味着,它利水而不会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难能宝贵的是,不论是寒、热、虚、实诸证,茯苓配合其他中药服用,均可发挥其独特功效。
其实,中医早就有一个针对湿气体质的祛湿良方,那就是使用赤小豆、薏仁、芡实、荞麦、百合、茯苓、甘草、山药、橘皮、栀子这十味药食同源的材料。
为什么说这一良方能彻底祛湿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材料各自的功效就了然了。
赤小豆:具有利尿、消水肿、排水、补血、改善血液循环、使气色红润等作用。
薏仁:《本草纲目》记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去湿”。
芡实:味甘涩,性平,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作用。
荞麦:具有止咳平喘、消毒抗炎、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百合:具有解毒、理脾健胃、利湿消积、宁心安神、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茯苓: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等症状,具有显著治疗作用。
甘草:具有清热解毒、补气益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之功效。
山药: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等功效。
橘皮: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
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清肝明目、消肿止痛等功效。
可见,此方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祛湿之方,它不是浮于表面,而是深入根源,从内到外解决湿气问题,它是通过五脏的调和而达到改善湿气体质的目的,彻底祛除人体内的湿气。
很多人或许会质疑:这个祛湿的方子我用过啊,为什么效果不大或者没有效果呢?那请先问问你自己:你坚持了多久?1周?半个月?1个月?肯定都不会超过2个月就不了了之了吧?
任何中医调理的方子都不是立竿见影的,调理体质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益渗透的过程,至少需要坚持2个月以上才会效果。但每天要用十种材料煲汤或者煮粥,而且要连续2个月以上,相信没几个人能坚持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用了这个祛湿方却没有成功的原因。
如果告诉你,现在有一种用这十种材料做成的茶包,每天只要早晚各泡上一包,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改善湿气体质,彻底祛湿,你还觉得难坚持吗?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每天早晚喝两杯茶就能轻松祛湿,这也太容易了!可现在药房或网店基本都是卖的红豆薏仁代餐粉,携带、冲泡都没那么方便,而且材料没那么齐全。真的有这么方便的祛湿茶包吗?
真的有!今天就给湿气体质的朋友们隆重推荐这一款——红豆薏米芡实茶。
红豆薏仁芡实颗粒12袋*3盒调理湿胖去湿氣男女通用淘宝¥49购买已下架这款茶包采用赤小豆、薏仁、芡实、荞麦、百合、茯苓、甘草、山药、橘皮、栀子十味纯天然原材料新鲜磨粒,参考中医配方,再结合现代人的体质,科学配比而成。
这款茶包不含任何添加剂,特殊工艺磨粒使各种食材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茶水中充分分解释放,吸收利用率更高,食补调养效果更胜于煲汤、熬粥。
#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