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窝囊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浅谈内经中所论述的各种针刺法及具体应
TUhjnbcbe - 2023/11/12 21:39:00
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灵枢·官针》篇记载了“九刺”、“十二刺”和“五刺”共二十六种刺法,现就据其内容分别进行对比探讨,顺序,只为更好对比学习,如解读有偏差,请多多指正。

络刺——“九刺”之一,“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素问·调经论》又说:“在血,调之络。”《灵枢·经脉》篇说:“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血。”说明这种方法,是以刺小络出血为主,故称为络刺,又称为“刺络”,此法可疏泄血热,治疗络脉的病证。

大泻刺——“九刺”之一,“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是说用针刺破(切开)较大的脓肿,排脓(引流)放血的方法,称为大泻刺,此法可泻除脓血,多用于外科病证。

赞刺——“十二刺”之一,“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脓肿也。“赞”有助之意,是说这种直入直出,多针而浅刺出血的方法,可以治疗痈肿,助其消散,故称为赞刺。

豹纹刺——“五刺”之一。“豹纹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其法是在穴位的前后、左右散刺,以刺中血络,使之出血的方法,因心主血脉,故与心相应,由于刺的部位较多,形如豹皮的瓤纹所以名为豹纹刺。

巨刺与缪刺均首载于《内经》,二者同是左右交叉“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取穴方法。其不同点是在适应症和方法上有所区别,刺经脉的称“巨刺”,刺络脉的称“缪刺”。一般认为:巨刺的部位是左右对称或交叉的部位和穴位;而缪刺的部位是刺各经的井穴和所属皮部的血络。据《素问·调经论》和《素问·缪刺论》所述汇表如下:

远道刺——“九刺”之一,“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琐府腧也。”指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

经刺——“九刺”之一,“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指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比如治疗腱鞘囊肿基本上是用这种刺法。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

毛刺——“九刺”之一,“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这是一种浮浅刺法,用于治疗皮肤表层的痹证。如梅花针等是受此种刺法的启示改进而成。临床上所见的“各种皮神经炎”所致的局部皮肤麻木不仁等均用此法治疗。

分刺——“九刺”之一,“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指针刺要直达深层肌肉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邪在分肉,溪谷酸痛等疾病。古人将深部近骨处的肌肉叫做“分肉”,故称“分刺”。用此针刺法深刺环跳、秩边等穴,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疼即为此意。

焠刺——“九刺”之一,“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所谓燔针是以火烧针,将针烧红后刺入皮肤,随痛处取穴,要求速进速出,如用手探汤。用来治疗寒痹证,不宜用来治疗局部灼热、肌肉弛缓的“热证”。《灵枢·经筋》:“粹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

齐刺、扬刺、傍针刺三种刺法均属于十二刺范围,又同是多针刺类,皆治痹证。

《灵枢·官针》篇说:“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指出此法直刺一针,傍入二针,治疗寒气稽留部位较小而又较深的痹证。因其三针齐用,故又称三刺。又说:“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指出这种方法是正入一针,傍入四针而浅,以治疗寒气稽留面积广而浅的痹证。因此法扬散浮浅,故称为扬刺。还说:“傍针刺者,直入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指出此种方法是正入一针,傍入一针,以治邪气(寒邪)久居之留痹。因其正傍配合而刺,所以称傍针刺。

概而言之,正一傍二者为齐刺,治寒气小深者;正一傍四者为扬刺,治寒痹广大者;正一傍一者为傍针刺,治留痹久居者。齐刺三针齐下,刺入较深,局部取穴用之较好;扬刺必须浅而轻浮,目前应用的梅花针,即衍生于此法;傍针刺适用于病程久远,经络同病的痹证,正者刺其经,傍者刺其络。

浮刺——“十二刺”之一,“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这种刺法是斜针浅刺,以治疗属于寒性的肌肉拘挛的疾病。浮刺、毛刺、扬刺同属浅刺,但毛刺为少针而浅刺;扬刺是多针而浅刺;本法是斜进针而向肌层横卧透刺。近代应用的皮内针法,就是浮刺法的演变。

偶刺——“十二刺”之一,方法是是用手在胸背部按压,寻找有压痛的部位,也就是直对病痛所在,然后一针刺在胸前,一针刺在背后,用来治疗“心痹”病,避开内脏以免损伤此法亦称“阴阳刺”。在治疗脏腑病时用的“前后配穴法”或者是“俞募配穴法”,就是这种刺法的发展。

直针刺——“十二刺”之一,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这种针法是一种沿皮卧针直刺的方法,临床上适宜于治疗寒气较浅毋须深刺的疾病。因邪浅针深,反致引邪深入,故从皮刺之,用泻浅表部的寒邪,如地仓向后横刺颊车等即是此意。

报刺——“十二刺”之一,“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这种刺法是用于治疗没有固定疼痛的病证,如疼痛上下走窜,用针直刺而入,在留针的过程中用左手沿病痛所处上下按摩,然后出针再刺。“报”有“复”之意,因刺之而复刺,故称之为“报刺”。与临床中的间歇运针法有类似之处,不过报刺是出针后再刺,后者是在针刺过程中反复提插刺。

短刺——“十二刺”之一,“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皮。”这里的“短”是慢进针的意思,缓慢进针同时并摇动针体使针入至骨,上下提插,上快、下慢(快提慢插)。这种刺法乃从阳引阴之意,以治寒气入骨的“骨痹”证。

阴刺——“十二刺”之一,“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此法是同时取用左右双侧相对的穴位(主要指阴经穴)进行针刺的一种方法。如取足少阴经内踝后的太溪穴治疗寒厥病证等,所以称为“阴刺”。

恢刺——“十二刺”之一,“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筋痹也。”此种针法是从肌腱的侧刺入,直对肌腱一前一后横卧多向透刺,用来松解肌腱挛缩的一种方法,可治疗“筋痹”,是由于刺能扩大针刺的针感直达病所。

关刺——“五刺”之一,“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这种针刺法是直刺四肢关节部,筋的尽端,如犊鼻穴、曲池穴等。筋的尽端,可以治疗筋痹证,不过针刺时要注意,不能出血,免使营血耗损。关刺和前面所讲的恢刺,虽同属于刺肌腱的方法,但二者各有其特点,恢刺是从侧旁刺入,横针多向透刺;关刺是从正面刺入,单向直刺。临床中参合应用较多。

合谷刺——“五刺”之一,“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这里讲的合谷并不是指合谷穴,是指针刺于肌肉丰满之处,这种针刺法是一种三针拼凑在一起,形状像鸡足的刺法。如刺风市穴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刺腰阳关穴治疗腰腿痛。因脾主肌肉,故此刺法能应合于脾。

尘刺——“五刺”之一,“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毛,皮肺之应也。”这种针法是浅刺于皮部,急速发针,不可刺伤肌肉,犹如拔一根毫毛那样,可以祛除皮肤表浅部的邪气。又因肺主皮毛,所以半刺法和肺脏相应如发热、咽炎等疾病点刺少商、鱼际等常获良效。

三种不同输刺法

九刺之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藏也。”是说脏腑疾病,可取有关经脉的荥、输穴,或背俞穴。《灵枢·寿夭刚柔》篇说:“病在阴之阴者,取阴之荥输。”《素问·咳论》又说:“治脏者,治其俞。”指明此种输刺是一种配穴原则,用于治疗五脏病证。取穴可以取肘膝以下的本输穴,特别是荥穴和输穴以及五脏的背俞穴。

十二刺之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说明此种输刺是一种针对病邪性质的刺法。”“输”在此有“通”的含义,即通泄邪热,故治疗热性病证。采用直入直出,慢退针而深入的操作方法。

五刺之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此言之“输”也有“通”的含义,即内外输通的意思。这种刺法与十二刺之输刺相类,也是直入直出,而且深刺,但进出针的快慢却相反。此种输刺深刺至骨,治疗骨痹,是一种针对病变部位的刺法,其之所以说与肾相应,是因为肾主骨。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内经中所论述的各种针刺法及具体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