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窝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钟鹰扬体态关乎健康,太极怎么帮你塑形 [复制链接]

1#

小编按

有句话,叫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个人,有形的身体是基础,一切其他的东西,无论是看得着的财富、地位,还是无形的心理、精神的追求,都必须承载在健康的身体上,才不至于成为无根之木,空中楼阁。

而中国自古以来,非常讲究“行得正,坐得端”,要堂堂正正的做人。

这些话都不只是喊喊口号而已,事实上,没有正确的形体结构作为支撑,是得不到健康的,更不要说滋养出“君子坦荡荡”的气质了!

近几十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对着电脑手机,颈椎病、腰椎病越来越多,包括小朋友也有很多脊柱侧弯的,骨骼变形、骨盆前倾后移等等问题更是数不胜数。

现在很多小孩子因为学业繁重,加上没有重视和意识到形体对身心发育的重要性,做作业的时候佝偻着背,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脊柱侧弯等问题。临床上有不少孩子来看诊,眼前看得到的是会影响到身高,还有因为长期窝胸,会导致心肺气机不畅,时间长了会出现一系列其他的疾病。甚至在和人谈话沟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的小孩子因为心胸不够敞开,会容易显得畏畏缩缩,自信不足。

我比较幸运,从小我父母就非常重视我的体态,时时提醒纠正。我在一些佛教精舍学习的时候,站姿一有不对,法师就会说你不能这么站,会错位。对女性来说,站姿不正引起骨盆歪斜,影响气脉,可能导致许多妇科问题,甚至不孕情况。

南怀瑾老师也经常说不要弯腰驼背,否则上下身的气就断掉了。坐姿不正和肠胃不好等毛病也会有关。包括打坐的姿势,一定要中正的。

姑且不说练功中的高深学问,只要把形体做好了,中正不歪斜,很多颈椎、腰椎、膝盖疼痛、骨盆倾斜、肩周炎、网球肘,等等问题就跟你无缘了。

那么,到底怎样的形体结构是正确的呢?

首先要确立的是这样一个目标,有一个稳定的结构,放松的身体,让内外均匀、平衡。

《列子-汤问》:“均,天下之至理也,连于形物亦然。均发均县,轻重而发绝,发不均也。均也,其绝也,莫绝。人以为不然,自有知其然者也。”

大意是,均衡是天下最高的准则和道理!世间任何有形的东西都是如此。均匀受力的头发能悬挂重物而不会断绝,如果发丝受力轻重不匀,那么即使受力再轻,发丝也会断绝。

均匀是道的体现,能达到均匀的状态就合于道了。这里我特别想强调的是,我们要达到的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很多时候一说到平衡,会习惯性地认为有一个绝对的、固定不动的标准,变成一个死的平衡。

天道无常,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怎样达到动态的平衡很关键。

现在社会上对形体也开始越来越重视,还有一种职业叫体态调整师,非常流行。也有很多的健身教练、瑜伽教练去欧美国家学习体态方面的知识。它基于解剖学,对人体骨骼肌肉、筋膜的认识都非常深入。

人类解剖学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现代医学都是基于解剖学来发现人体身上新的组织结构的,有时候有点像大海捞针。筋膜是二十年内才发现而被重视的,很像中医说的经络的一部分。把人体解剖后,可以把筋膜剥离出来,整体的线路和经络走向非常吻合。

以前西方医学对痛症的治疗是点对点的,筋膜的发现对人体的康复治疗起到很大作用。基于筋膜的理论,发现头痛可能和脚有关系,就可以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完全和中医上病下治的道理相符合。

所以知道要运动健身,还要知道如何调形,懂得正确的体态结构。我身边的朋友经过调形后确实身体显得挺拔很多,气机也更加顺畅,并且懂得了形体的重要性后,在生活中会更注重姿势。

我是一个中医师,也是武术教练,所以无论在我临床看诊还是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去注意观察很多案例,并且发现这两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

在武术训练中,结构是基本功,只要你在形态上有一点偏差,身上哪怕有一处僵硬点,没有松掉,整个人就达不到均匀的状态,就会失去中正和平衡,在推手实战中就用不出来。

在传统文化领域,无论是中医还是武术,都是不能有任何的模糊地带的。社会上很多人说到中医就认为“中医就是毛估估,差不多就行了“。我非常不赞同这一观点。

中医确实需要感觉,需要有一个开药的大方向,但同时她也是一门非常精准的学问,不比现在的科学要求低。只不过她是靠人的灵敏的感知校准的,而现代科学靠的是仪器。

武术也是一样。自从我学了杨氏太极拳后,越深入越细致,在形和神两方面,都不能出一点点的偏差,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一方面,站桩、打拳架,慢慢去感知,如果对感知工夫不深入,就会有缺陷;另一方面,哪怕有很好的感知,体态不对也不行,化解不掉压力。每一步都不能含糊不清。虽然似乎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但是两个人一接手就清楚了。所以说太极拳是一个可以检验的工具,不会落于臆测。

学拳就要学一个非常细腻的拳,细节决定成败,偏一点都不行。华严经说,“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一个字错了,就是歪门邪道。

在结构方面,现在的体态学和太极拳的要求是一样的。体态学因为对解剖研究很深,也有很细致的方法,可以做到对身体细致度的觉察。

而相对比较欠缺的是对人体气血能量的理解。因为有时候形体做不到端正可能不是结构方面的问题,而是可能因为脾胃虚,肾气不足,人就会不自禁窝着。

而太极拳完美地把结构和气血这两个层面结合在一起。讲究中正、均匀的结构,更强调精神的放松,可以激活深层的气血能量。

抛开气和神先不谈,我们来看看太极拳对形体结构有些什么要求?

杨澄甫“太极拳十要”中首先讲到的就是形体结构方面的要领。

虚领顶劲

站桩打拳的时候,头要中正,不左不右。鼻子和肚脐要对齐,在中轴线上,不能歪脖子。喉头永不抛。从侧面看,耳朵和肩在一个垂直面上。这样就初步杜绝了颈椎病等问题。

沉肩坠肘

肩肘不能提着端着,否则一推就倒,站不稳,是因为气机上浮,不能沉到下部。久而久之,下元之气会被掏空。去给平常容易端着的人把一下脉,十有八九脉象都是虚弱的。

含胸拔背

一般人容易窝肩,导致气机闷,心肺、胸椎容易出问题。太极拳要求胸部如雄鹰开展,放松、自然敞开,似有包含之意,这样气就不会闷在胸部。练对了会心情舒展,气机顺畅。

看杨澄甫前辈的拳照,拳架非常的大方舒展,洋洋乎似与天地合为一体。脊柱如弓弦,脊背笔挺的,很精神,有大丈夫之相。也可以去观察下幼儿园之前的,自然成长的小朋友,双肩自然就是这样开展的。

圆裆松胯

现在人们站着的时候经常会习惯性地胯骨顶在一边,交叉着腿,尤其是女生常穿高跟鞋,导致骨盆前倾、往后、上下歪掉的情况很普遍。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前列腺肥大就容易出来了。

太极拳要求圆裆松胯,尾闾中正,这样骨盆自然会正,马步也会稳定。我们在教拳的时候经常会让学员们相互推一下来检验,看看结构是否稳定。

还有一个太极拳常受到诟病的是有关“练太极伤膝盖”的话题。其实一个正确的太极姿势,非常重视膝盖的朝向、弯曲度,强调拎腰,一定不要把重量压在膝盖上。

人年纪越来越大,容易出现骨刺、骨质增生等问题,是因为平常走路的时候把重量压到了关节上,而身体很聪明,需要承受的力量增加了,那就通过骨质增生来承受压力。如果能够注意这些,把形体调整过来,关节压力小了,人体觉得不需要了,骨刺就缩回去了。

所以我们练太极拳,无论是局部的结构,还是整体,人是敞开、均匀、饱满的,才有机会有浩然之气的产生,才能天人合一。在生活中,无论是坐、站、喝茶,都保持中正的状态,身体就会和很多疾病绝缘。

当然练习太极拳还要懂得气和能量,不只停留在形体层面,还要有更高的神气方面的练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局面,获得身心的健康。

-TheEnd-??

太极养生班(67、68期)

本周开课

伸筋拔骨、站桩、杨氏太极拳筑基套路。调整人体气血,纾解精神压力,精气神会得到明显提高,对心肺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很大帮助。平日班7.2开课,周末班7.24日开课。

更多好课

太极桩道训练营启觉知,行自在十六期,8月25日开课早鸟价截止:8.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