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好发于30~50岁,约占绝经期前妇女的70%~80%
肌瘤常为多发,大小不等。发生部位以子宫体最多见
病理表现:子宫肌瘤主要由旋涡状排列的平滑肌细胞构成。肌瘤外表有一层结缔组织束和纤维构成的假性包膜。较大肌瘤由于血供障碍可发生多种变性,包括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脂肪样变性等,也可发生坏死、囊变、出血。
子宫肌瘤恶变的概率很低,不足1%
影像表现
CT:子宫增大,可呈分叶状表现。平扫肌瘤的密度可等于或略低于周围正常子宫肌层,增强检查肌瘤可有不同程度强化,多略低于正常子宫肌的强化。约10%子宫肌瘤发生钙化,主要见于绝经后退变的肌瘤
MRI:是发现和诊断子宫肌瘤的最敏感方法。在T1WI上,子宫肌瘤的信号强度类似子宫肌;然而在T2WI上,典型肌瘤呈明显低信号,边界清楚,与周围子宫肌信号形成鲜明对比
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包括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产生的病变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甚至致严重贫血)、严重痛经和不孕,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子宫腺肌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为7%~23%
子宫腺肌症分类
子宫腺肌症目前可按影像学表现分为弥漫性子宫腺肌症与局灶性子宫腺肌症[包括子宫腺肌瘤(uterineadenomyoma)及子宫囊性腺肌症(uterinecysticadenomyosis;囊肿直径1cm)]
此外,特殊类型还有息肉样子宫腺肌症[包括子宫内膜腺肌瘤样息肉(adenomyomatouspolypoftheendometrium)及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polypoidadenomyoma,APA)]
子宫腺肌症MR表现
直接征象--微囊肿,位于增厚的结合带(结合带>12mm可确诊)内的小囊肿信号,T2高信号,微囊肿的病理基础为异位的子宫内膜;部分微囊肿内可见T1高信号,提示微囊肿合并出血
局灶性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瘤)这也是子宫腺肌症直接征象之一,然而,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均可表现为T2低信号,二者需要鉴别
鉴别点:
一:子宫腺肌瘤内可见微囊肿;
二:子宫肌瘤的周围可见较大动脉参与肿瘤供血,呈“包绕”样改变,而子宫腺肌瘤的供血动脉较为细小,伸入瘤体内,无“包绕”样改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