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
根据其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慢性两大类。在传统医学里,急性者相当于“热疝”、“痃瘕”;慢性者属于“月经不调”,“带下”,“癓积”等范围。其病因病理,多由于经期、产褥期或流产后湿浊热*乘虚侵入而发病;或因肝经、脾胃湿热邪*,循经下行,影响冲任而发病。湿浊热*蓄积下焦,气血壅滞不行,和正邪相争,则属实,属急性;若病情迁延日久,则气滞血淤,湿热残存,或湿热转化为寒湿,则属虚,属慢性。
1
湿热淤滞型
临床症状:患者常见小腹痛或少腹两侧疼痛,拒按,或有包块,带下色*质稠,有臭气;发热,寒颤,头痛,舌红苔*腻,脉弦数等。
辨证与治疗:湿热淤*蕴结下焦,正邪相争,故发热,颤寒,头痛;胞脉气血痹阻,故小腹痛或小腹两则疼痛,拒按;如淤*炽盛与气血凝结,故有包块;湿热下注,则带下色*,质稠,有臭气。舌红苔*腻,脉弦数,为湿热*蕴结之征。
治宜清热解*、凉血化淤,健脾利湿;方用大*壮丹皮汤加味:大*12克、丹皮9克、赤芍10克、桃仁9克、元胡10克、川楝子9克、薏苡仁20克、泽泻12克、茯苓克、车前子15克、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天;7天为1疗程。
方析与加减:大*、丹皮、赤芍泻热凉血;泽泻、车前子、茯苓、薏苡仁健脾和胃、渗湿利水,银花、连翘、蒲公英淸热解*;元胡、桃仁利气祛淤止痛;若热偏重,症兼高热、便短赤,原方加*柏;若湿偏重,症兼腹满痛胀,苔白腻透*,原方加苍术、厚朴;若形成包块明显,原方加皂刺、炒山甲、紫花地丁。
2
气滞血淤挟湿型
临床症状:患者常见小腹隐痛,坠胀;腰骶酸痛,经期痛甚,按之或有索状包块,白带量多,色*质稠,舌红苔薄*,脉弦滑。
辨证与治疗:气滞血淤挟湿胞络痹阻,故小腹隐痛,坠胀,冲任隶属肝肾,腰为肾府,冲任气血流行不畅,故腰骶酸痛,行经期痛甚,血凝络结成形,故按之或有索状包块;湿热残存,带脉受伤,约束失职,故白带量多,色*质稠。舌红苔薄*,脉弦滑,为气滞血淤挟湿之征。
治宜理气活血化淤,清热利湿解*。方用香芍元通汤加味:香附9克、赤芍9克、三棱6克、当归9克、川芎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元胡9克、川楝子6克、木通6克,车前子15克、蒲公英30克、肉桂3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天。
方析与加减:当归、川芎、白芍、桃仁、红花养血活血化淤;香附、三棱理气祛淤散结;元胡、川棟子理气散淤止痛;木通、车前子、蒲公英清热利湿解*;少佐肉桂温通血脉,加速理气化淤药物的作用。若血凝络结成形,症兼包块明显,原方去车前,加莪术、炒山甲。若湿热尚重,症兼带下色*量多,苔*腻,脉濡数,原方去肉桂,加苍术、*柏、牛膝、薏苡仁。
3
虚寒血淤挟湿型
临床症状:患者常见小腹隐痛发凉,喜按喜暖,腰酸痛,按之或有包块,白带多,色白质稀,少食倦怠,大便浠溏;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舌淡有紫点苔薄白,脉沉细退。
辨证与治疗:肾阳虚,寒湿内生,冲任气血失调,故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血淤,寒湿凝滞胞脉,故小腹隐痛,喜按喜暖,腰亦酸痛,血凝络结成形,按之或有包块;寒湿下注则白带多,色白质稀;脾虚失运,故少食倦怠,大便浠溏;舌淡有紫点、苔薄白,脉沉细迟,为寒湿内盛血淤之征。
治宜温肾阳散寒湿,活血化淤,理气补中;方用少腹逐淤汤加味:炒小茴香6克、炮姜6克、肉桂1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芍15克、蒲*10克、五灵脂12克、元胡12克、没药9克、香附12克、乌药6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天。
方析与加减: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蒲*、灵脂、元胡、没药活血逐淤,炮姜、肉桂、小茴香温脾肾暖胞宫;香附、乌药理气导滞,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若脾气虚,症兼面色苍白而无光,原方加*芪;若肾阳虚,症兼腰酸明显,原方加川断;若包块明显,原方去蒲*、灵脂,加三棱、莪术、炒山甲。
病案举例
1.气滞血淤挟湿热盛之盆腔炎
患者,女,31岁,会计,年3月18日初诊;三个月前于经期中与丈夫吵架之后,小腹经常隐痛,月经每月提前,两个月后小腹按之有包块;面色淡*,小腹隐痛并牵腰痛,经期尤甚,月经后延量少,色紫暗有血块,白带多,色*质稠,舌淡红紫,苔薄*腻,脉弦而少数。
经期郁怒伤肝,肝失疏泄以至气滞血淤,故小腹隐痛;肝郁则冲任功能失调,以致月经后延,量少,色紫暗有血块,经行小腹痛剧及牵腰而痛;血淤络结,故包块形成;白带多,色*质稠,为胞宫血淤中挟湿热之征;舌淡红、苔薄*膩,脉弦而少数,为气滞血淤湿热残存之象。
为气滞血淤挟湿热盛之盆腔炎,治宜理气活血化淤,清利湿热解*:方以香附赤芍元通汤加减:香附9克、三棱6克、当归9克、川芎9克、苍术9克、赤芍9克、桃仁9克、*柏6克、牛膝9克、红花9克、元胡9克、川楝子6克、木通6克,车前子15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天。
上方服3剂后,症状有明显好转,又服5剂,诸症大减,包块缩小,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原方去苍术、*柏,又服10剂。包块及诸症均消失,痊愈停药。
2.湿热*蕴结下焦之急性盆腔炎
患者,女,25岁,服务员,年6月19日初诊。近期月经后的第4天,偶尔高烧,体温39.5℃,寒颤,小腹疼痛,拒接,带下量多,色*质稠,有臭气;舌红苔白腻透*,脉弦数。
带下量多,色*质稠有臭气,舌红苔白透*、脉弦数,为湿热蕴结下焦之征;湿热壅滞,气血流行不畅,故小腹疼痛,拒按,正邪相争,故发高烧,寒颤。
为湿热*蕴结下焦之急性盆腔炎,治宜清热利湿、祛淤解*;方用:大*9克、丹皮9克、桃仁9克、木通9克、苡仁15克、车前子15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30克、元胡9克、川楝子9克、苍术9克、川朴9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天。
服3剂后,体温37.5℃,腹痛及带下均有好转,苔白已去,*腻尚在,脉弦而小数;原方去苍术、川朴,加*柏9克,又服3剂,诸证消失。为巩固疗效,原方去大*加当归,续服3剂后停药,3个月后随访,一切正常。
3.寒湿内蕴之慢性盆腔炎
患者,女,32岁,文员,年10月12日初诊。一年来小腹经常隐痛,月经错后7~8天。量少色淡质稀,有少量白带,无臭气,每逢经来小腹疼甚,牵腰而痛;舌淡苔薄白,脉沉弦。
素有小腹痛,经期后延,经来小腹痛感并且牵腰痛,为寒湿血淤蕴结胞宫所致;少量带下,无臭气为寒湿下注,舌淡苔薄白、脉沉弦为寒湿内蕴之征。
为寒湿内蕴之慢性盆腔炎,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去淤;方以少腹逐淤汤加味:炒小茴香3克、炮姜3克、肉桂6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蒲*9克、五灵脂12克、元胡9克、没药9克、香附9克、乌药6克、白术5克、茯苓6克、艾叶12克,益母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天。
服4剂后,腹疼减经,病理如前,原方又服4剂诸症消失,脉已转沉缓,属其原方再服4剂停药。3个月后随访,月经按期无异常。
1.本病须与阑尾炎、宫外孕相区别。如有包块,应作妇科内诊检查,排除子宫肌瘤及癌症。急性盆腔炎多由湿热*外袭,所以在经期、产褥期、流产中所用之物严格消*,以防感染。
2.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应以清热凉血祛淤利湿解*为主,大*牡丹皮汤加减方效果满意,但应注意湿与热之所偏,随症灵活加减。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应以理气化淤为主,对气滞血淤挟湿症,用香附赤芍元通汤加味方效果很好;虚寒湿血淤证,用少腹逐淤汤加味,有较好的疗效;如成包块(指囊肿),原方中加三棱、莪术、山甲等,包块能够逐渐消失。
3.盆腔炎的选药方面:清热利湿常选用大*、*柏、木通、车前子等;化湿常选用苍术、厚朴等;清热解*常选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行血化淤常选用桃仁、红花、元胡、丹皮等;理气导滞常选用香附、乌药等;消散包块常选用三棱、莪术、山甲,皂刺等。另外,对寒湿血淤的治疗,香附、乌药不可缺少,这是因为寒性收引,湿性粘滞,只有加入理气导滞药,才能发挥散寒祛淤药的作用。
往期热文推荐
1.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难题不能再拖了,亟需多部门支持!
2.全省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执行,3月2日前必须落实
3.村医监测体温敷衍了事被吊证、罚款,背后的问题更值得反思!
4.别让拍照留痕伤了乡村医生的心
5.好消息,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啦!恢复不力将被问责!
6.防控还未结束,公卫和家医签约任务又来,乡村医生哭了!
7.全国大督查开启,基层医疗机构重点查这些内容!
8.村医注意!四月份警惕农村这些常见疾病!
9.不能输液,基层医生要找新出路了!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