嚎啕大哭、在牙椅上反复扭动挣扎,这是许多家长最不愿意看到却又无可奈何的一幕。医院口腔科正式启动“儿童友好”治疗服务模式,让孩子在看牙的过程中逐渐远离哭声。4月28日,该院完成了首例“无哭声”口腔手术治疗,一位2岁半患儿在睡梦中就完成了原本大人小孩都担惊受怕的治疗。据悉,这也是该院医院建设中又推出的一项服务举措。
“无哭声”治疗消除儿童恐惧心理
2岁半的真真(化名)最近下唇起了个包,这个包时大时小,但就是消不下去,医院就诊后才得知这是“口腔粘液囊肿”,正常情况下很难正常消失,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根治方法。由于担心孩子因为恐惧而不配合手术,以前口腔科门诊做这类手术只考虑能配合的的大孩子,而现在,真真这样的孩子也可以在梦乡中完成治疗。
手术的主刀医师段阿竹表示,整个麻醉过程全程由经验丰富的儿科专业麻醉医师进行,并利用专业设备全程监控身体状况,治疗结束后,患儿会先在观察室恢复一段时间,待完全清醒后,经过2-3个小时的恢复休息,正常情况下就可以回家了。
今天的这例手术只是开端。口腔科原工杰主任表示,医院的“无哭声”口腔治疗将主要针对多颗牙齿的“根管治疗”,也就是颗数较多的急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以及牙髓坏死等。如果一个孩子有五六颗牙齿有牙髓坏死,按照传统的治疗方式,医院看牙十几次之多,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家长的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到后来有的孩子甚至都不敢躺上牙椅。但如果全麻治疗,则一次手术就能解决全部牙齿问题,免去奔波之苦,更避免了让孩子对看牙产生“心理阴影”。
隐形矫治告别“铁齿钢牙”
“儿童友好”诊疗服务并不局限于要让孩子不害怕看牙,更重要的打造心理上的舒适感。医院口腔科近期开展的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用透明的“隐形矫治器”,让孩子告别一口让人望而生畏的“铁齿钢牙”。
传统的牙套需要使用固定金属矫治器,也就是俗称的“牙箍”,外观看起来十分明显,在佩戴此类牙套时,常会让爱美的孩子觉得难以接受,甚至遭遇同龄人嘲笑的尴尬。而隐形矫治不用传统的钢丝和托槽,“牙套”外表看上去是透明的,还可以自行摘带,这一特点使得其在儿童青少年中更受欢迎。
原工杰主任介绍,医院开展无托槽隐形矫治借助先进的3D扫描技术,根据患儿牙齿“定制”一个硅橡胶牙齿模型——先对孩子的牙齿、牙弓、基骨等进行自动测量,再结合可视化三维图象处理及三维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可以模拟临床矫治设计和牙齿的移动方式与步骤,并将每个矫治阶段的三维牙颌模型成形,再在成形的树脂模型上压制每个阶段的透明隐形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适用于儿童替牙期的早期矫治,一般治疗周期为1-2年。”原工杰主任表示,这种矫治在早期牙齿的间隙管理及控制牙齿移动中具有优势,适用于个别牙错位、牙列拥挤、牙齿不整齐、牙间隙、前牙反合(地包天、凹面型)、前牙深覆盖(龅牙、凸面型)、双颌前突、口唇前突和前牙开合(窄长面型)等牙齿畸形。
“早期正畸”让孩子笑口常开
除了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医院口腔科主攻“正畸”,开展“口呼吸”患儿的特色正畸治疗,并着力推广“早期矫正”的概念,在孩子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后,对可能导致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预防,对已出现的错颌畸形进行阻断和矫治,为日后牙颌面发育创造更有力的环境。
“很多家长对早期干预还没有概念,又或者有疑虑和误区,但有一些情况等到12岁再干预就为时已晚,而且孩子从乳牙期开始就存在一系列牙齿健康风险,我们将提供从儿牙到正畸的一条龙服务。”原工杰主任表示,所谓“一站式”诊疗,就是从乳牙期到恒牙期,定期对孩子的牙齿发育进行检查指导、早期干预乃至矫正等诊疗措施,陪伴孩子度过替换牙齿的关键时期。其中,不仅可以通过涂氟、窝沟封闭等方法增加牙齿免疫力、防止龋齿形成,也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因口呼吸、咬指甲、吐舌头等口腔习惯造成的牙齿咬合不正等问题,并对如何选择合适的牙刷牙膏、引导孩子正确刷牙等家长常见的疑惑进行科普解答。
据了解,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年)》,儿童友好型城市作为21世纪城市建设的新理念,而学校、医院、社区、图书馆等场地是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重点。儿医院服务中充分考虑到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医院诊疗环境和诊疗服务,充分满足儿童的权益与需求,保障患儿安全就医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医院一直在积极探医院,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上,尊重儿童权益,保障患儿身心健康,使更多儿童得到社会的关爱,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徐运刘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