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窝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5篇原创开放大学护理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炎诚信医院 http://m.39.net/news/a_8888025.html

老年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措施与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年1月-年1月期间我院52例老年PICC导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置管时长、导管使用時间、住院时间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长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老年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加长导管使用时间,缩短置管时长和住院时间,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措施与效果


  A-()13--01


  PICC置管术全称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静脉,如肘窝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等,任选一条实施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如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可避免药物与手臂静脉直接接触,从而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1-2]。PICC置管术作为一种有创操作,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风险,但在密切监护、熟练且规范的操作下,其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3]。本次将研究,老年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措施与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1月-年1月期间我院52例老年PICC导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58-83岁,平均年龄为(70.52±1.56)岁,对照组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57-82岁,平均年龄为(69.83±1.2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定时更换敷贴。


  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成立护理小组:院静疗小组成员成立护理小组,组织本科室护士了解患者基本状况,结合患者实际护理需求,对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并建立个人档案。(2)教育培训:对小组内成员进行相关培训,培训方式包括座谈会、视频、图片、实际演示、经验分享等方法,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3)置管护理:要仔细看PICC管有没有滑落,有没有滑出,怀疑有滑脱或者向外滑出时,要做胸部X片,看它的位置,如果位置仍然很好,可以继续使用,因为PICC管是从自身的外周静脉,回到心脏的一根置管,所以若护理人员发现位置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4)置管周围护理:PICC置管之后,每周要对周围进行护理,看周围是否有红肿、化脓、渗出,监测体温,观察病人有没有出现发烧,用碘伏消*干净之后,再用新的无菌纱布进行包扎,1周1次左右即可。病人出现症状或出现问题时,随时要打开,观察PICC管周围,若存在不良现象,须立即告知医生,及时做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


  1.4观察指标


  (1)置管时长、导管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置管时长、导管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2)心理健康水平: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分为交流水平、恐惧水平、抑郁水平、精神病性水平等指标,每项指标可分为1-5分的评分方法,分数越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1.5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置管时长、导管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观察组置管时长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导管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观察组心理健康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置管之间出现,如出现明显菌血症表现,血细菌培养呈阳性,同时导管尖端培养也是阳性,细菌是同类或者药敏一致,可以确定是导管相关感染,若导管拔出以后48小时出现血流感染,则有可能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对患者治疗有着极大的不良影响,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显著降低该不良症状的发生。


  综上所述,将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导管使用时间,减少患者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会.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7):.


  [2]马艳娜.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效果评价[J].健康管理,(14):.


  [3]*乐毅.PDCA护理模式在降低老年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17(18):72-74.


  [4]王英华,由彩霞.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71):-.


  [5]闫侠,赵一宁.老年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措施总结[J].基层医学论坛,,23(9):-.

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启动时间及泌乳量的影响字数:来源:健康快车年13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启动时间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医院产科年8月~年8月收治的82例剖宫产产妇,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与观察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产后综合护理),各41例,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启动时间及泌乳量评分。结果: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泌乳启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泌乳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给予产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缩短产妇泌乳启动时间,增加产妇泌乳量。


  关键词:产后综合护理;剖宫产;泌乳启动时间;泌乳量


  R.7A-()13--01


  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临床应用率达到40%以上,是挽救高危妊娠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母乳中因含有丰富营养物质,是婴幼儿首选的喂养方式,但受到麻醉因素、营养因素、疼痛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启动时间较迟,乳汁分泌减少,不但会降低母乳喂养成功率,且不利于产妇产后的康复,因此,加强对此类产妇的产后护理至关重要[2]。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產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产科年8月~年8月收治的82例剖宫产产妇。纳入标准:①选择剖宫产作为分娩方式;②单胎足月妊娠;③有母乳喂养意愿;④乳房发育正常;⑤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剖宫产史;②母乳喂养禁忌症;③严重妊娠期及产后合并症;④严重妇科疾病;⑤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8.45±1.26)岁;孕周37~41周,平均(39.52±0.38)周。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28.19±1.35)岁;孕周37~41周,平均(39.45±0.41)周。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责任护士加强对产妇的体征监测,密切观察产妇宫缩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及腹部切口恢复情况,每1~2个小时帮助产妇按压腹部,以防止宫腔积血,遵医嘱于腹部放置沙袋,以减少切口渗血;叮嘱产妇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协助产妇勤翻身,拔除尿管后协助产妇早期离床活动;观察产妇乳房形态及有无初乳,鼓励产妇坚持母乳喂养,同时加强对产妇的营养指导,告诉产妇肛门排气前严格禁食,肛门排气后指导产妇先给予米汤、粥等流食,无不适再慢慢恢复至普食。


  1.2.2观察组在常规产后护理同时又给予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密切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启动时间及术后48h的泌乳量评分,无乳汁分泌计为0分,挤压后有少量乳汁分泌,但无法满足新生儿喂养需求计为1分,挤压后有足量乳汁分泌,能够满足新生儿喂养需求计为2分,挤压后有大量乳汁分泌,新生儿正常喂养后还有乳汁剩余计为3分[3]。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泌乳启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泌乳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3讨论


  剖宫产虽然有助于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问题,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此类产妇术后泌乳启动时间明显长于阴道分娩产妇,容易造成术后母乳喂养困难[2]。以往传统产科护理侧重于对产后母婴健康干预,而忽略了对产妇的泌乳干预,护理效果欠佳。本次研究对观察组给予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泌乳启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泌乳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中责任护士重视对产妇的心理护理,教会产妇情绪调节技巧,有效避免不良情绪对泌乳素分泌的影响;强化对产妇的母乳喂养宣教,让产妇充分意识到母乳喂养益处,有效提高产妇产后护理配合度;让新生儿早期吸吮,有效吸通产妇乳腺管并刺激产妇泌乳;采用多种手法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有效疏通乳腺管,促进乳腺血液循环,从而增加泌乳量。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给予产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缩短产妇泌乳启动时间,增加产妇泌乳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韩娜,林力孜,金楚瑶,等.年—年基于改良版Robson分级系统的北京通州区剖宫产率变化情况[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33(01):8-13.


  孟庆中,江春丽,王继欣.饮食干预联合强化健康教育对剖宫产后产妇泌乳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3(02):-.


  杨凌燕.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伤恢复、子宫复旧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3(10):79-82.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门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年1月到年1月,研究受试对象共60人,均在我院门诊接受医疗服务,将其按照护理管理时间线分组,即对照组(.1-.1;风险管理前);研究组(.1-.1;全程予风险管理),平均每组受试对象30例,比对组间护理质量。结果:组间护理质量比较,研究组门诊风险控制、环境、基础病情护理、急诊抢救工作和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分值更高,P值0.05。结论:门诊环境复杂,护理风险较高,实施风险管理后,各方面护理质量均提升,意外事件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关键词:风险管理;门诊护理;应用效果;护理质量


  R47A-()13--01


  门诊是院内重要的职能科室,负责收治症状较轻的患者,但门诊每天收治的患者数量和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加上门诊诊疗流程相对烦琐,设有挂号处、检查室、药房以及门诊检验科[1-2]。导致门诊护理工作难度大、护理风险等级高。风险管理是近些年逐渐在临床普及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可以预见性地提出护理风险事件,结合各种防范措施对科室潜在的工作风险进行管控[3]。文章为探究门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选取在我院门诊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共60人,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年1月到年1月,研究受试对象共60人,均在我院门诊接受医疗服务,将其按照护理管理时间线分组,即对照组(.1-.1)、研究组(.1-.1),平均每组受试对象30例,组间性别:男29/女31,年龄区间12-68、均值分别为(岁):(48.62±3.25)、(48.39±4.16),资料对比P0.05;本研究中涉及的护理人员信息如下;门诊护士共20人、其中男性2人、女性18人,年龄均值(28.2±3.7)岁。入选患者理解能力良好,依从性高;排除年龄超过80周岁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对照组:该阶段实施常规的门诊护理管理办法,研究组:予风险管理,如下:⑴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在门诊护士长带领下成立专业的风险控制小组,首先,对门诊护理风险进行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护士本身、科室环境、患者及家属,结合以往门诊病历信息对科室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归纳总结,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总结,逐一排除各环节的护理风险,并给出前期防范措施。⑵护理培训:组织小组成员学习风险管控知识,同时加强基层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月末对所学知识进行统一考核,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挂钩,提高组内成员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确保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门诊护士可以主动防范,自主思考可能出现的护理差错和风险事件,及时制止门诊隐患。⑶完善管理制度:从院内门诊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最优管理方案。严格落实责任到人,细化管理工作,确保门诊人员都积极参加到风险管理工作中;完善门诊风险事件上报制度,鼓励科室人员妥善处理并积极上报风险事件。⑷环境管理:完善门诊各功能区标识牌布置,门诊大厅做好环境清洁,及时清除水渍,避免患者出现跌倒意外事件。在挂号和取药等人流密集处增设约束带和警示牌,保证排队顺序,在门诊应增设传染病特殊通道,切断一切院内感染途径。


  1.3观察指标


  评估2组护理质量,评价项目包括基础护理、服务态度、风险控制、门诊环境、急诊抢救和意外事件。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2组患者在以上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护理质量


  组间护理质量比较,研究组门诊风险控制、环境、基础病情护理、急诊抢救工作和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分值更高,P值0.05,


  3.讨论


  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与常规临床科室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收治病种复杂,患者治疗周期短,医患沟通少,任何一项护理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4]。加上近些年医疗纠纷事件频发,护患矛盾日趋严重。研究中实施全面的风险护理管理,前期对门诊科室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加强门诊环境和感染风险管控[5]。文章研究结果显示,组间护理质量比较,研究组门诊风险控制、环境、基础病情护理、急诊抢救工作和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分值更高,P值0.05。


  综上所述,门诊环境复杂,护理风险较高,实施风险管理后,各方面护理质量均提升,意外事件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1]周丽伟,程诗音,李曉杰.风险管理结合流程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8(36):-+.


  [2]郝冉,王艳,崔萍,游继武.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7(10):54-56.


  [3]董红丽,李爱红.前馈控制在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51(01):-.


  [4]马雨鸿.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7(43):89+91.


  [5]邓明霞.风险评估联合6S管理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18(09):-.

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及预后效果分析


  摘要:分析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及预后效果。方法:抽取我社区内年5月-年5月恢复期新冠肺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HAMA、HAMD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负向心态的改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与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冠肺炎;恢复期;心理护理;预后效果


  RA-()13--01


  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冠病*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阶段以头痛、高热、全身肌肉无力或疼痛等症状为主,病情进展加重后可出现呼吸窘迫、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情况,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对健康和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目前尚未研发出针对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临床中多给予对症治疗、抗病*治疗、营养支持等措施为主,而新冠肺炎患者在治愈后的恢复期又需要面临较长时间的隔离,在个人隔离观察期间患者可能因担心再次感染、担心被他人歧视、孤独等因素,导致产生一系列的负向心理状态,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患者恢复期隔离观察的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十分关键[1]。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的实施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抽取我社区内年5月-年5月恢复期新冠肺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男17、女21,平均年龄(49.68±5.46)岁;观察组男20、女18,平均年龄(49.82±5.29)岁。两组一般资料相似,可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规定展开常规护理工作,如观察病情变化、督促用药、饮食调理等。


  观察组:1.营造良好的隔离环境。为居家隔离患者发放“口罩佩戴正确步骤”、“清洁双手步骤”等宣传手册,提前为其配置好洗手液、消*液,单个包装的口罩等物品,以便于患者使用;同时可与患者进行沟通,尽可能的满足患者提出的对其他物品的需求。2.线上健康宣教。由护理人员利用如
  1.3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和抑郁(HAMD)两项评分量表评估。HAMA以焦虑心境、行为表现、躯体症状等内容为主,分值0-56分;HAMD以抑郁心境、睡眠质量、有罪感等内容为主,分值0-75分。两项评分量表评分高、则心理状态差。


  1.4统计学分析


  观察指标数据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x±s)描述,经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HAMA、HAMD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二级传染性疾病,是由新冠病*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改变,通常患病后以发热、咳嗽、乏力等典型症状为主,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典型的鼻塞、流鼻涕、咽痒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呃逆、反酸、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甚至部分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多脏器衰竭、休克等现象。临床认为,新冠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与直接接触进行传播,且人群普遍易感、但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易感染,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公众问题。新冠肺炎并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多采取隔离管控后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2]。对于患者而言疾病发生突然,且在治愈后还需忍受较长时间的个人隔离观察,极易导致不同严重程度的心理改变的发生,若未能实际采取干预措施,将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心理护理属于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护理方法,在为居家隔离患者发放宣传手册、配置消*液、口罩等防护用具,以及其他生活物品等,确保患者在居家隔离期间的正常生活;通过护理人员利用互联网络平台对患者展开对正确的疫情防控健康教育,能够加强患者对新冠肺炎的防控管理措施了解,纠正存在的错误行为;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交接患者在居家隔离期间的心理情绪状态,通过指导患者采取看电视、书籍以及运动等方式,调节心态,从而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消除负向情緒,促使患者在隔离观察的恢复期能够维持良好的心态[3]。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负向心态变化的改善,促进身体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范春,王莉,张润楠.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在新型冠状病*肺炎病人出院后定点医学隔离观察期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66):-.


  [2]方磊,朱清广,程伟,等.例新型冠状病*肺炎病例回顾性分析及抗疫强身功运动处方的临床应用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54(5):40-45.


  [3]殷万红,吴兴胜,范加*.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管理实践[J].人人健康,.(09):-.

gzlib09281805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删,!!如有写作和发表有问题,更多原创文章可私信我们或可找知识写作网帮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