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窝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皮肤微生态环境与皮肤问题痤疮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荨麻疹的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119257.html

生命是在大自然的孕育中才得以延续,只有生态平衡,自然才会平衡。

人体也是一样,我们的皮肤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只不过我们称之它为微生态系统。这个微生态系统里,生存着成千上百万种微生物(细菌)

大多数常见的皮肤病,都被认为与微生物有关;

特定生物体相关的皮肤病有三种形式:

第一:相关微生物引起的皮肤疾病;

第二:不明微生物成分引起的皮肤病;

第三:一个皮肤共生微生物群体可以入侵造成感染。

人体皮肤表面分布着大量的细菌、真菌、病*及小型节肢类动物,共同构成皮肤的微生物群。

其中与痤疮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包括痤疮丙酸杆菌、糠秕孢子菌、葡萄球菌等几种常见类型。

痤疮丙酸杆菌

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的厌氧短杆菌,主要寄居在毛囊皮脂腺和皮脂分泌旺盛处,为皮肤正常寄生菌。是引发痤疮最常见的一种微生物。

痤疮丙酸杆菌对痤疮的影响体现在:

引发炎性反应:痤疮丙酸杆菌被认为是强烈的前炎性激活因子。是痤疮炎症的始动环节之一。同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的主要营养来源是皮脂中的甘油三酯,能够获取甘油部分作为能量供应,而去酯化的脂肪酸则残存在皮脂当中,脂肪酸进一步大量聚集产生炎性反应,促进引发痤疮进程。

引发毛囊漏斗部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能够产生蛋白酶,透明质酸酶以及趋化因子,诱导产生抗体及激活补体,使毛囊漏斗部过度角化,最终形成粉刺。

所以在采用护肤过程中,必要时采用微生态制剂调节皮肤微生物群使其回到健康的菌群结构状态,即进行自然共生群结构的靶向治疗,而非采用抗生素来灭杀所有的痤疮丙酸杆菌。

糠秕孢子菌

糠秕孢子菌又称糠秕马拉色菌,圆形糠秕孢子菌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均可引起毛囊炎,旧称马拉色菌毛囊炎,常与痤疮合并出现。痤疮患者中糠秕孢子菌的带菌率高达83.57%,而且病情的轻重与糠秕孢子菌带菌数量呈正相关。

糠秕孢子菌感染与青少年痤疮之间的关系,阳性率可达73.34%。

糠秕孢子菌能够引起局部炎症,从而导致痤疮加重。痤疮患者皮脂分泌增多,导致糠秕孢子菌过度繁殖而引起局部炎症,同时糠秕孢子菌的增多又会促进机体分泌游离脂肪酸,使炎症反应更加明显,恶性循环,促使痤疮不断恶化。

表皮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是凝固酶阴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是正常皮肤表面绝对优势常驻菌约占需氧菌群的90%以上,主要定植于头部、腋窝和鼻腔中。它是维持皮肤微生物屏障的重要共生菌。

表皮葡萄菌也参与痤疮的发病,痤疮毛囊皮脂腺内定植的微生物中6.8%~47.3%为表皮葡萄菌,仅次于痤疮丙酸杆菌。

表皮葡萄球菌对痤疮的影响主要体现:

诱导炎症反应

加重炎症反应

表皮葡萄球菌可形成生物膜,抵御抗生素等的杀菌作用。

金*色葡萄球菌

重型痤疮皮损主要为脓疱、囊肿、结节,而金*色葡萄球菌是化脓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故此类皮损中存在金*色葡萄球菌感染。21.7%的痤疮患者皮损中能分离到金*色葡萄球菌。

在针对痤疮治疗方面,我们了解到痤疮的根源,就可从根源调理;

通过微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的反馈作用,重新调整微生态与宿主及环境的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恢复后,不仅减少了异常增值的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而且减少了皮肤本身的脂酶来源,使游离脂肪酸较少。

说人话:平衡皮肤的微生态环境,痤疮就会减少

与肠道微生态调节一样,益生菌、益生元或合生元在对治疗或护理痤疮等具有微生态紊乱的一些皮肤问题有一定的功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