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窝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案例分享掌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 [复制链接]

1#

摘要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52岁,因右手掌侧食指横纹处一肿物缓慢增长,握拳持物疼痛求诊治。

症状体征右手掌侧近食指根处,见肿物大小约30mm×25mm×15mm,肤色、皮温正常,边界清楚,质地坚韧,活动幅度小;无麻木,重按疼痛,无指端放射痛。食指掌指关节活动正常,屈曲握拳幅度因肿块阻碍略减。

诊断方法彩超、MRI示实质性结节,良性可能性大。

治疗方法在臂丛麻醉下,行右掌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块界限清楚,基底与屈肌腱鞘粘连,完整切除肿瘤,大小约25mm×20mm×12mm,包膜完整,质地硬韧,剖面呈灰*色,无明显纹理,病理报告为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

临床转归患者出院后随访。

适合阅读人群骨科;外科;全科

腱鞘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roftendonsheath,GCTTS)是滑膜样单核细胞增生病变为主的,一种良性软组织肿瘤。Chassaignc于年首次报道,年Jaffe等[1]将腱鞘滑膜、滑囊和关节滑膜病变归为一类。GCTTS包括局限性和弥漫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具有局部侵袭性和易复发特点。GCTTS常见手指、起自于腱鞘,临床少见,报道此病例并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基层医师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防患于未然。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52岁,因右手掌侧近食指根处肿物缓慢增大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掌肿物,目前大如板栗,无痛、无肢端麻木,无掌指活动受限,未曾就医。因握拳持物疼痛,妨碍家务,前来就诊,门诊拟:右手掌肿物性质待查收住院。发病以来,因担心肿物性质,精神抑郁,纳差、睡眠欠佳,体重略减,二便正常。平素操持家务,否认外伤史,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适龄婚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无家族遗传倾向疾病。

二、检查

1.专科检查:

右手掌侧食指根、掌骨关节处,一肿块凸起,如板栗大小约30mm×25mm×15mm,与皮肤无粘连,质地坚韧,边界清楚,活动幅度小,重按疼痛,无指端放射、无麻木。右掌皮温肤色正常,无血管曲张咖啡色斑,食指掌指关节屈曲握拳因肿块阻碍幅度略小,肘窝腋窝淋巴结未及肿大。

2.辅助检查:

彩超提示右手食指掌指关节处皮下软组织内见1个22mm×14mm低回声结节,界尚清,内欠均,后方回声增强,CDFDI示其内未见血流信号。MRI提示右侧食指掌侧近掌指关节处软组织内见一类圆形T1低STIR稍高信号影,大小约17mm×12mm×23mm,边界清,可见包膜;右手诸骨、韧带及软组织未见异常信号,考虑:右侧食指掌侧近掌指关节处软组织占位,良性可能性大,见图1。

▲图1患者的检查结果

3.诊断与鉴别诊断:

术前检查ECG、肺部CT、血生化、传染病四项,新冠核酸检测等,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未检(考虑欠周);据影像学、症状体征,排除掌部常见疾病,考虑神经鞘瘤可能性大。

4.治疗、随访与转归:

臂丛麻醉,上止血带,于远侧掌横纹边缘,切开皮肤皮下约3cm,见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仔细剥离,见基底与屈肌腱鞘粘连,切除肿块,大小约25mm×20mm×12mm,包膜完整、质硬韧,剖开呈灰*色,无明显纹理。病理报告:(右手部)结节样肿物一枚,大小20mm×15mm×10mm,表面尚光滑,切面灰*、灰白,实性,质中(全)。诊断:符合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见图1。术后第3天,患者要求出院,嘱随诊。术后1周,告知病理结果,医院专科咨询后续治疗,但以后患者失访。

讨论

年Jaffe等首次使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villonodularsynovitis,PVNS)。年版WHO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定义:GCTTS属于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localgiantcelltumoroftendonsheath,L-GCTTS),而PVNS,即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giantcelltumoroftendonsheath,D-GCTTS)。镜下特点:滑膜单核细胞增生+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泡沫状细胞+含铁血*素巨细胞,免疫组化:CD68(+),CD(+),分子检测:CSF1-COL6A3。范围:L-GCTTS局限,D-GCTTS弥漫[1]。L-GCTTS亦称*色瘤,见于30~50岁,女多于男(2:1),手指占85%(近腱鞘滑膜或指间关节),腕踝、膝足(少见)、髋肘(罕见),缓慢生长坚实无痛,结节状肿块,直径〈3cm。D-GCTTS又称弥漫性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即DPVNS;发病较L-GCTTS年轻(40岁),多见于关节内(膝踝、足肩髋),关节外(膝周、大腿),主要症状:肿胀(86%)、疼痛(82%)、僵硬(73%)、活动受限(64%)、关节不稳(64%)[1]。

GCTTS病因不明,创伤、炎症、脂质代谢异常和肿瘤,都曾被认为是其致病因素。分子病理学研究发现,GCTTS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1p11-13的基因重排及位于1p13断裂点CSF-1基因的过表达,证实GCTTS是一种肿瘤性病变;据组织形态,L-GCTTS可分为增生型、纤维组织细胞瘤样型和纤维化型3种亚型,反应瘤样增生,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段的形态特征,各型间常有重叠,呈一谱系的变化规律[2]。X线、CT早中期无特异性,出现骨侵蚀及判断范围有一定意义,L-GCTTS骨侵蚀(15%~25%);L-GCTTSMRI表现:境界清楚、紧贴或包绕肌腱腱鞘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影;D-GCTTSMRI表现:滑膜弥漫性增厚,或多发软组织肿块影,境界不清[1]。关节穿刺液:血性、暗红或棕红色(75%);*色、*褐色或暗褐色(25%)[1]。GCTTS起病隐匿无症状容易误诊漏诊,超声是最简便的检查,MRI是最理想的检查,病理学检查是金指标;诊断要遵循,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原则。

GCTTS罕见,分型命名混乱,临床印象不深,容易与皮脂腺瘤、腱鞘囊肿等混淆。鉴别诊断:⑴腱鞘纤维瘤(fibromafotendonsheath,FTS)是良性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呈结节状增生性病变,附着于肌腱或腱鞘,灰白色结节,多见于手指。GCTTS和FTS超声表现相似,包绕肌腱生长的不规则、不均匀伴钙化的肿物倾向于GCTTS,肌腱旁或关节旁的规整的、均匀的实性肿物倾向于FTS[3]。FTS与GCTTS的MRI特征性,FTS病灶多成结节状或肿块状,骨质吸收少见,T2WI低信号含量较多;GCTTS多成分叶状,邻近骨质可压迫吸收,T2WI低信号多位于病灶周边;通过二者的病灶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T2WI信号特征和强化方式等征象来鉴别;MRI可提高术前诊断率,对治疗、预后均有重要意义[4]。免疫组化:SMA(+),Vimentin(+),Desimin(-)。⑵异物肉芽肿是由真皮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异物引起的肉芽肿反应,境界相对清楚,偏振光检测见到异物。⑶血管球瘤来源于动静脉直接吻合处血管球的球细胞,呈蓝色或深红色结节,多见指(趾)末端,典型"三联征"间歇性疼痛、触痛和冷刺激痛。⑷滑膜肉瘤好发于膝踝关节,有骨膜反应、关节交锁、游离体症状。⑸脂肪瘤,常见,全身可发生,以脂肪细胞为主,呈*色、多单发,软而无痛,包膜完整。

GCTTS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完整局部切除是精选的治疗方法,复发再次手术仍然有效。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可提前明确诊断,有利于规划手术,指导临床治疗,随访监测术后复发。L-GCTTS以局部切除为主,精细解剖,彻底切除肿瘤及卫星灶、侵及的肌腱、滑膜、骨组织避免复发;骨侵蚀形成囊腔,可行刮骨、截骨加植骨;伤口用碘伏做化学处理,生理盐水反复冲洗[6]。终末期关节毁损患者可行病灶广泛切除,加人工关节置换术;其外分子免疫(英夫利昔单抗)、靶向治疗(伊马替尼用于难治性GCTTS)[1],可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

GCTTS罕有恶变,复发是GCTTS术后的主要问题,需长期随访。L-GCTTS术后复发率10%~14%,D-GCTTS开放+关节镜术后复发率9%~25%;骨破坏与卫星灶肿瘤是GCTTS复发的重要高危因素,彻底切除肿瘤是避免复发的关键,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手指L-GCTTS多次复发可行截指术;手术切除结合局部放疗或全身靶向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1,2,6]。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